周济,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1978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0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学成回国后,在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9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997年6月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见到周济校长,记者问道,您在上任的演讲中提出:要把华中理工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那么,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周济回答:“首要任务是提高办学实力,发掘办学潜力。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很明确的思想,就是实力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我理解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
谈起华中理工大学历史上的两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经过,周济说,从1953年建校到七十年代中期的20年里,我校抓住国民经济发展的机会,在一片田野上建立起了一个大学城,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行列。在改革开放七十年代末期,我校又抓住机遇,实现了办学结构的三大转变,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地上了台阶,成为了国内一流大学。
“学校的奋斗目标确定后,首先考虑的是增强实力,持续发展问题。”周济说,我校当前急切要抓增强实力的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规模发展、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他解释说,发展规模,包括教育规模、科研规模和产业的规模。我们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还差得很远,目前的高等教育规模,特别是重点大学的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周济认为,增强实力要抓的第二个问题是争取学校财政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他说,财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要使财政收入增加,必须提高办学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经济观念,学校要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解决了经济问题,才能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才能提高承接更多科研课题的能力,才能增强吸引高素质生源的能力,另一方面,经济条件好了,有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讲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还要加上待遇留人。
周济直爽地说,“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完全可以在财政收入上有一个大的发展。”周济充满了信心。他说,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工作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我们要主动适应这两个根本性变化,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我们要走出“等、靠、要”的误区,只有我们自己去争取,去创造。广大教师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改变观念,把成果技术变成生产力、产品,一定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说到第三个问题,周济说:“不管是讲发展,还是讲规模,都必须讲特色取胜,重点突破。”华中理工大学已经形成的特色有:一,严格管理。我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在“严格管理”方面争个全国第一。二,学校绿化方面,我们不仅要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更要向美化方向发展。三,在教工住房条件方面和后勤服务方面,我们在领先的基础上,还要好上加好,力争满足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四,在抓人文素质方面,《光明日报》在今年发表的《百年大计,五载辉煌———喜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跃上新台阶》一文中,在谈到“向素质教育转轨”问题时说“以华中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在探索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已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之路。”国家教委和兄弟学校给予了我们较高的评价。我们要更上一层楼,把人文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周济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些人认为,有优势的方面是否可以缓一下,加强弱的方面。我们认为,优势是我们的宝贵资产,不仅不能缓,更应加强。我们要发扬传统优势,形成华中理工大学综合的办学特色。